
2009年11月3日上午,“2009中国土壤保健论坛”在陕西杨凌举行。论坛就土壤污染、科学施肥、植物保护、蔬菜高效栽培、土壤保健技术及其产品研究进展等6个方面展开讨论,并达成共识:大力推广防治土壤污染新技术,通过土壤保健、作物保健达到对人体保健的作用。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化派生出的化学农业虽然收到了增产的效果,但是部分农民因盲目追求高产量而超量使用化肥、农药以及不合理的耕作管理,使土壤污染物剥夺了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导致土壤营养失衡,出现“瓜不甜、菜不香、面不筋、果无味”现象。而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毒大米、毒蔬菜”事件。如何防止土壤污染,让所有土壤生产出安全营养的农产品,是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论坛发言中,与会专家和农民均表示土壤污染严重危及人们健康,在作物种植过程中,需要从修复土壤污染,修复植物细胞,更新农作物根系入手,通过调节、调理、降解和吸附等作用,增强土壤活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教授赵慧艳指出,当人为向土壤中输入的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农作物病虫害猖獗,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者“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
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单位的专家教授就土壤污染、科学施肥、土壤保健技术等方面做了专题讲座。来自甘肃、河南、河北、陕西等地的农民技术员就土壤保健技术进行了交流。专家们同时倡导呼吁实现“土壤保健—植物保健—人体保健”的良性循环,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自定义字段//--><!--自定义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