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保健大家谈系列征文选登15
作物重茬病害是怎样产生的
同一种作物在同一地块连年种植的方式称重茬种植。重茬病害已经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一个亟待解决而一直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近日,记者前往河北省昌黎县,采访了专业从事重茬研究和抗重茬产品生产的禾苗公司宋春光总经理,百忙之中的宋经理向记者揭示了产生作物重茬病害的三个主要原因: 1.土壤中有害菌群增多。土壤中有害菌的增多,造成作物死苗、根腐、立枯、烂根、疫病等现象。有害菌大多是镰刀菌、疫霉菌、腐霉菌、半知菌和地下多种真菌、细菌。 2.作物根系周围毒素积累。作物根系周围毒素的长期积累,一方面是作物新陈代谢产生的毒素,二是上茬作物根系腐烂留下的毒素。毒素不断积累,侵害作物根部,使维管束变黑、腐烂,失去正常功能,导致作物根系发育不良,萎蔫黄化,生长迟缓及多种病害的发生。 3.营养元素亏缺或失衡。某种作物在同一土壤中连续种植,片面消耗某些营养元素,使土壤营养元素呈现生理性不平衡,造成作物营养平衡失调,导致缺素。通过对不同重茬年限耕层土壤中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的测定表明,随着重茬年限的增加,土壤中氮、磷、钾总量变化不大,而速效锌、硼的含量成倍减少,水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明显降低。 宋春光经理强调,作物重茬病害是上述原因单独作用或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研究表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重茬病害愈少,土壤中水分含量愈少,重茬病害越多。这说明,作物根际微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作物重茬病害的发生。(本报记者 梁军锁)
重茬病的表现特征 重茬病是由土传性病害中多种病原微生物和微量元素缺乏及作物自毒引起的综合性病害,发病严重且十分难以防治,发生时会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常见病害有枯萎病、青枯病、立枯病、根腐病、基腐病、黄萎病、茎腐病、瘟病以及缺素症等。一般发病率在10~30%,植株常常枯死,造成缺苗断垄,严重可达80~90%,甚至全园死亡,造成绝收,是一种毁灭性病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