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先 登录注册!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我要换一个 记住登录信息  
 
 
推 荐 要 闻
热 点 图 文
   
位置:土壤保健技术资讯>>正文

  中国耕地退化面积超过四成,“伤情”迫在眉睫

作者:Admin 来源:土壤保健网 录入:Admin 更新时间:2016-06-14 09:58:46 点击数:1112
 

                 中国耕地退化面积超过四成,“伤情”迫在眉睫

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导致中国耕地退化面积超四成。农业部首次
发布的《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东北
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严峻的耕地质量问题,已然
迫在眉睫。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农业部了解到,虽然现在种植业方面已有了一
些如《农业法》、《农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但还有一些法律法规需
要修订完善,并且尚需加快出台新的法律法规,以适应依法治国的新要求。下
一步农业部种植业司将争取把《耕地质量保护条例》和《肥料管理条例》列入
立法计划。
    在全国耕地质量等级划定成果基础上,农业部将开展“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行动”通过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养分平衡和质量修复等措施,着力提升耕地质量。
        耕地受伤 四成退化
    东北黑土层变薄、南方土壤酸化、华北平原耕层变浅,耕地“伤情”在全国按
区域蔓延.数据显示,由于耕地质量保护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在此困境下,耕地退化
面积已占到耕地总面积的40%以上,与此同时,补充耕地质量等级较低、耕地污染
、耕地长期高强度、超负荷利用等问题,亦在侵扰耕地质量。另据环保部调查,
目前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耕地
污染不仅导致土壤理化性状变差,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降低耕地生态功能和生
产能力,而且在土壤中积累、在作物中残留,也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
   “为了追求高产,生产者往往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不给土地‘休息’的时间”
,一位地方耕地质量保护站工作人员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有些地区采取了广种薄收的掠夺式经营方式,多年从未轮换休养过土地,而
对土壤的长期高负荷利用和化学肥料、农药的累积残留,不仅使高产田逐步退
化成中低产田,还使污染渗透进深层土壤,恢复起来难度更大。”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本次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工作中,出现了
“三大”与“三低”现象,即中低产田比例大、耕地质量退化面积大、污染耕地
面积大;有机质含量低、补充耕地等级低、基础地力低。
  据调查,中国现有耕地中,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粗放的耕作方式,
特别是化肥过量施用造成耕地质量的退化;全国耕地土壤点位污染超标率达
到19.4%,南方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北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西北等地农膜残留
较多。另外,补充耕地与被占耕地地力也要相差2~3个等级,其中1个等级就
相当于每亩地100公斤的产能。 调查数据显示,随着人口的增长、土地垦殖率
和土壤利用强度的不断增加、保护措施的滞后,使东北黑土区土壤退化现象
日益严重,目前黑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显着下降,耕层有机质含量以平均每
年0.08%的速度下降,由开垦前的3%~6%(高的达到8%)降低到当前的1.5%~3%
(重者不足1%)。
    另一方面,由于水土流失,华北平原耕层厚度仅为15厘米~19厘米,比适宜
的22厘米浅了3厘米~7厘米;而化肥的持续投入,则使南方土壤酸化、西北盐
渍化问题突出。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耕地质量建设现场会上,农业部提出明年将以地力培肥、
土壤改良、养分平衡、质量修复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耕地质量分十等
  此次发布的《公报》被认为是继上世纪80年代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后,当前耕
地质量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据了解,为摸清土壤家底,农业部2002年即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耕地地力
调查和质量评价工作。经过多年数据积累,2013年~2014年组织专家从耕地的立
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土壤剖面性状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划分出一
至十等级耕地的数量及分布。
    《公报》显示,评价为一至三等的耕地面积为4.9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27.3%。四至六等的耕地面积为8.18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4.8%。评价为七至
十等的耕地面积为5.10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7.9%。《公报》按照中国综合
农业区划图进行了细分。它将我国耕地划分为东北、内蒙古及长城沿线、黄淮海、
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甘新、青藏等九个区,对每个区域的耕地
质量等级情况进行分述。
     据《公报》分析,这些数据为今后粮食增产的重点区域和重要突破口划定
了科学方向:其中,最好的耕地占1/4多,基础地力较高,要用养结合;最差的
耕地也占1/4多,生产障碍因素突出,短时间内较难得到根本改善;而中间这占
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4.8%的,四至六等的耕地,正是未来的“潜力股”。这部分
耕地所处环境气候条件基本适宜,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较好,障碍因素不明显。
到2020年,按照耕地基础地力平均提高1个等级测算,可实现新增粮食综合生
产能力1600亿斤以上。分析认为,这部分将是真正实现“藏粮于地”的大头。
 
<!--EndFragment-->

 

<!--EndFragment-->
分享到:
  • 上一篇: 重金属污染严重 环保部拟投300亿"修地"
  • 下一篇: 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实施 勾勒我国土壤污染防治路线图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相关链接 更多>>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你是 位访客
    版权所有 :中国土壤保健网 赞助支持: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913-5770082 0913-5840666 传 真: 0913-577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