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模式创造中国有机蔬菜的奇迹
——记第二届中国式有机农业种植“新绛模式”论坛
10月11日,由中共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委员会、新绛县人民政府、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共同召开,新绛县科协、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支持的第二届中国式有机农业种植“新绛模式”论坛在山西省新绛县成功举办,会上国家有关部门领导、科研院所学者、企业专家立足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产业发展形势,共同探讨中国式有机农业种植“新绛模式”的推广和发展方向。
“新绛模式”助力有机蔬菜发展
10月10日,记者随专家、学者、陕西赛众公司土壤保健专家一起观摩了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西行庄立虎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16年棚龄的有机蔬菜长势,发现合作社的菜农完全不用化肥、化学农药,却创造了高产量、高品质的有机蔬菜。可谓是蔬菜种植的一个奇迹。 在新绛县三泉镇南熟汾村菜农尚竹林0.7亩的黄瓜大棚内,大家看到从今年3月15日定植的黄瓜,到现在黄瓜生长周期已达7个月,瓜蔓长度竟达到7至15米,顶部新梢上依然能接出个大色泽碧绿的黄瓜。尚竹林向记者介绍,他已连续5年在大棚内施用赛众土壤调理剂,各类作物病害明显减少,完全省去了各类农药的施用。别人栽的第二茬黄瓜生长期都快结束了,而尚竹林大棚内的第一茬黄瓜还在继续创造效益,目前已收获13000公斤,平均年产量24200公斤。在另一户尚爱云的茄子大棚里,据介绍,该大棚从2013年7月28日定植,到如今已经生长15个月,植株达1.8米高,根深叶茂,持续在挂果,目前已收获18200公斤,平均年产量达24200公斤。施用赛众土壤调理剂的蔬菜产量高、生产期长、口味好、品质优,并大大减少了生产资料的投入成本。 面对这些喜人的数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梁鸣早向记者介绍,通过复合微生物菌快速分解还田秸秆,利用微生物菌与作物的固氮作用来替代尿素的使用,用矿物质营养和人为对作物生长状态进行改造的方式来提高作物的免疫力,提供充足碳源促进作物光合作用达到作物的高产。施用赛众矿物质养份土壤调理剂对根尖保护,使作物抗病虫效果明显,减少了化肥农药用量。这种全新的作物种植方法被中国土壤保健促进会、中国农科院的专家们公认为中国式有机农业种植“新绛模式”。“新绛模式”摆脱化学农业方式,集成现代农业科技和传统农作技术,是理论与实践的成功验证,于2013年在北京通过鉴定,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领衔的鉴定组认定该套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鉴定组主要参与方包括新绛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新立、新绛县西行庄立虎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中国农科院相关专家团队。
“新绛模式”前景广阔
全国健康产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全国健康食品产业联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李志海说:“‘新绛模式’是科学的,符合我们国家实际,是从基础技术到高端技术相结合产生的模式,利用科技手段来发展高效、健康农业,保障了舌尖上的安全。搞好农业安全、防止土壤污染、保障土地健康才能使我们的粮食等作物安全,从而在大健康理念下使国人饮食得到安全,土壤保健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科技部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地方科技工作处处长王强说:“‘新绛模式’破解了当前安全农产品生产上的三大困惑:一是秸秆还田快速转化成肥料,有助于开展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物的大规模利用;二是缓解了化肥、农药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新绛这套技术能够替代70%的氮肥,且农药基本不再使用,生态效益好;三是大幅增加了农作物产量,有机农业产量低、不好吃、农民收入上不去,严重制约农民应用积极性,而‘新绛模式’在投入不增的情况下,产量能增加50%~200%。‘新绛模式’最让我看重的是它对土壤的修复和改良,这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方式。” 健康的土壤是“新绛模式”得以成功的关键环节。据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周锋介绍,自十年前赛众创立土壤保健技术体系以来,先后取得六项与土壤相关的技术专利,从2007年开始,赛众公司与各方合作,历经艰辛,一起开创了中国式有机农业新型种植模式。目前,受制于多方面因素,“新绛模式”覆盖面还不够,接下来公司将派出大量技术人员把这一模式复制到全国,让种植者得实惠,让消费者得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