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先 登录注册!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我要换一个 记住登录信息  
 
 
推 荐 要 闻
热 点 图 文
   
位置:科学施肥>>正文

  土壤板结的主要因素

作者:Admin 来源:土壤保健网 录入:Admin 更新时间:2014-07-28 14:36:56 点击数:1441
 

      造成土壤板结大约有7个方面的因素:农田土壤质地太粘,有机肥不足及秸秆还田量减少,塑料制品过多,长期单一地施用化肥,镇压、翻耕等农耕措施,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业废水及有毒物质含量高,暴雨水土流失后造成土壤板结。

  1、农田土壤质地太粘,耕作层浅:粘土中的粘粒含量较多,加之耕作层平均不到20公分,土壤中毛细管孔隙较少,通气、透水、增温性较差,下雨以后,容易堵塞孔隙,造成土壤表层结皮。
  2、有机肥严重不足、秸秆还田量减少:使土壤中有机物质补充不足,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结构变差,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造成土壤的酸碱性过大或过小,导致土壤板结。
  3、塑料制品过多的投入:地膜和塑料袋等没有清理完,在土壤中无法完全被分解,形成有害的块状物。我国每年随着生活垃圾进入填埋场的废塑料,占填埋垃圾重量的3%—5%,其中大部分是塑料袋垃圾,施入土壤中不易降解,造成板结。
  4、长期单一地偏施化肥:农家肥严重不足,重氮轻磷钾肥,土壤有机质下降,腐殖质不能得到及时地补充,引起土壤板结和龟裂。据统计1951年没有化肥,以玉米为例亩施农家肥在2000kg以上,亩产96.5kg, 70年代亩施化肥48.1kg,平均亩产239.3kg,比1951年亩增产142.8kg,平均每千克化肥增产2.97kg,2000年以来亩施化肥提高到80kg以上,亩产在390kg,比1951年亩增产293.5kg,平均每kg化肥增产3.67kg,产量没有明显提高,投入与产出比低。
  (1)氮肥过量施入:微生物的氮素供应增加1份,相应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来源于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低,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从而影响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导致土壤板结。
  (2)磷肥过量施入:磷肥中的磷酸根离子与土壤中钙、镁等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盐,即浪费磷肥,又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3)钾肥过量施入:钾肥中的钾离子置换性特别强,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而一价的钾离子不具有键桥作用,土壤团粒结构的键桥被破坏了,也就破坏了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 
  5、镇压、翻耕等农耕措施导致上层土壤结构破坏:由于机械耕作过深的影响,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而每年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只有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其余被土壤固定,形成大量酸盐沉积,造成土壤板结。
  6、有害物质的积累:部分地方地下水和工业废水及有毒物质含量高,长期利用灌溉有毒物质积累过量引起表层土壤板结。
  7、暴雨水土流失:暴雨后表土层细小的土壤颗粒被带走,使土壤结构遭到破坏。

 

 

 

分享到:
  • 上一篇: 树木施肥
  • 下一篇: 解决土壤板结的关键性措施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相关链接 更多>>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你是 位访客
    版权所有 :中国土壤保健网 赞助支持:陕西赛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913-5770082 0913-5840666 传 真: 0913-577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