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土传病害探源及解决方案
作者:Admin 来源:中国土壤保健网 录入:Admin 更新时间:2010-07-26 13:34:59 点击数:1930 |
|
中国土壤保健大家谈系列征文选登
土传病害探源及解决方案
土传病害素来被植物界认定为最难防治的病害之一。土壤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有机整体,其中的有害和有益微生物是互相拮抗的,它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王者之争”。有害菌一旦占据统治地位,土壤内在的平衡便被打破,很快沦为各种作物的瘟疫之地,死亡之地。在一般情况下,土壤病菌能产生大量菌体,只要条件对病菌生长发育有利而寄主又是感病的,病菌就可以大量繁殖并能侵染寄主,并随着作物的连作而大量繁殖扩散。作物的根及种子的渗出物如单糖、氨基酸和有机酸等对病原菌的休眠体萌发有刺激作用,所以根际间病原菌的密度相对较大。 土传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下来与其具有腐生竞争能力是分不开的。像腐烂病、青枯病等的病原细菌和镰刀菌、轮枝菌等致病真菌在土壤中有很强的营腐生能力,这也是土传病害难于治理的一个主要原因。 土传病害的发生受温度、湿度等气候变化的影响,更易受耕作措施的影响。多数病原菌的致死温度为50℃~60℃,但一些含黑色素的病菌及厚垣孢子能耐高温。在干燥土壤中,丝核菌和镰刀菌会大量发生,而湿润的土壤有利于细菌生长并能限制病原真菌的生长。土壤低氧有利厌气微生物生长,对好气病原真菌不利,所以土壤淹水可抑制土传真菌病害。大量施用化肥会加重土传病害的发生。 连作是病土形成的主要人为因素,对许多病害是很明显的,如茄科蔬菜连作,疫病、枯萎病等发生严重;西瓜连作,枯萎病发生严重;姜连作,可导致严重的姜瘟;草莓连作2年以上则死苗30%~50%。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作物连作土壤地力消耗过大,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作物的抗病力;另一方面由于连续种植一类作物,使相应的某些病菌得以连年繁殖,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形成病土。 土传病害农业防治包括应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等措施。轮作使有寄主专化性的病原物得不到适宜生长和繁殖的寄主,从而减少病原物的数量;轮作还可以调节地力,提供肥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能。需要注意的是轮作只对病原物寄主范围窄的病害有效,必须选择寄主范 围以外的作物;轮作的年限要以病原 物在土壤中的存活期限为参照,如瓜 枯萎病可在土壤中存活8年左右, 因此应与非瓜类作物轮作6~7年。 (花冬梅 北京北农绿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部 |
|
|
发表评论 告诉好友 打印此文 收藏此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
|
|
|
|
|
|
|
|